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12837|回复: 3

百岁基辛格8小时采访:中国人最想要的是尊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3 09: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0岁基辛格,8小时采访:中国人最想要的是尊重

100岁基辛格,8小时采访:中国人最想要的是尊重

100岁基辛格,8小时采访:中国人最想要的是尊重


100岁的基辛格,接受了超长的8小时电台采访,在采访里他说:“我100岁了,活不了几年了,但我想对未来的你们说几句心里话。”

那么100岁的基辛格在这8小时里到底说了哪些心里话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

一,现在的美国变得不懂如何面对中国了

基辛格作为美国外交的活化石,最大的成就是促成了中美“和解”,共同对抗苏联。

基辛格觉得,现在的美国政府和当年比起来,被狭隘的短期利益裹挟,完全忘了怎么和中国打交道,也完全不愿意去了解真正的中国。

所以一开始,基辛格讲起当年1971年时访华的事。

基辛格说:“当我第一次秘密到达北京时,周恩来接待了我

基辛格说:“当我第一次秘密到达北京时,周恩来接待了我


基辛格说:“当我第一次秘密到达北京时,周恩来接待了我,餐桌上我发表了一篇简短的演讲,演讲结尾是,‘我发现自己身处在一片神秘之地’。”

周恩来似乎对我说的“神秘之地”很感兴趣,他打断我的话问,“请告诉我,中国有什么神秘之处?”

跟着周恩来又说,“来看看我们能否揭开他的神秘面纱吧,如果美国了解了我们,知道了我们有十亿人,希望我们别那么神秘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周恩来不愧是外交家,温文尔雅间透露出来两点:

1,希望美国加深了解中国

2,希望和美国改善关系)

只有了解了一个真正的中国,而不是美国智库和西方媒体宣传里的中国,才能和中国真正交流。

基辛格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基辛格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跟着基辛格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100岁的基辛格回忆起那次接见时还记忆犹新的说道:

“毛不会处理具体问题,每次我想和他聊点具体的事时,他会说‘我是个搞哲学的,不处理具体的事,具体的事你应该去和恩来谈’。”

(不是毛不处理具体的事,而是这样说有个好处,就是不把话说死,可以避免中美在初期的交涉和了解中,陷入僵局)

(如果和周恩来谈的不顺,那就到周恩来这一层,接下来还有缓和与挽回的余地)

“但有一件事他(毛)讲的很清楚”,基辛格回忆说,“那就是台湾的事,当时他说台湾上面的那一群,是反革命分子(指老蒋),我们现在不需要和他们谈,我们可以等100年,但总有一天我们会统一他们的,虽然距离还有点远。”

(这番话是当时中美能走近合作的核心,“我们可以等100年”。)

100岁的基辛格说,“当时中美最大的问题就在台湾,美国最担心台海出战争,但是毛的这句,‘我们可以等100年’,实际上是告诉美国,你们别害怕,我们不会对台湾动武。”

(也是因为有了这句话,美国那边才有了底,才安了心,接下去中美更深的交涉才展开

但是今天呢?今天美国有想要去了解中国的真心吗?

今天的美国从上到下,铺天盖地的都是中国威胁论,智库隔三岔五的就发表“中国攻台”模拟报告

美国政府内部鹰派官员充斥,敌视氛围越发浓烈,沟通与了解的渠道,越来越少

为什么会这样呢?)

基辛格说,“那是因为有中国经验的官员都被美国国务院淘汰了。”

“中美建交后,美国一直有一套成体系的官僚系统,无论是卡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还是奥巴马,这套系统都得以延续。”

“但转折发生在特朗普时期,一开始特朗普也想延续这套系统,这点从特朗普上台后访问北京,中美愉快的交流中,就不难看出。”

特朗普上台后访问北京

特朗普上台后访问北京


那为什么这个“愉快交流”又戛然而止了呢?

基辛格说,“这和特朗普的个人特质有直接关系,特朗普希望快速扭转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问题。”

“特朗普从政时间很短,他的手法粗暴,违背了很多中美之间运行了近50年的外交规则。”

“而且特朗普完全是单方面的行动,完全不考虑中国这边的反应,特朗普给我的感觉就是,‘用拳头,快速达到目标。’”

特朗普完全是单方面的行动,完全不考虑中国这边的反应

特朗普完全是单方面的行动,完全不考虑中国这边的反应


基辛格说:At the signing ceremony of that treaty, he made it very clear that it had been exacted from the Chinese.

意思是:在中美贸易协议的签字仪式上,特朗普明确表示,这协议是向中国勒索的。

在中美贸易协议的签字仪式上,特朗普明确表示,这协议是向中国勒索的

在中美贸易协议的签字仪式上,特朗普明确表示,这协议是向中国勒索的


(刘鹤向特朗普递交《中美贸易协议》这份协议连特朗普自己都说,是从中国这里“勒索”来的

试问,哪一个中国人能接受得了这一点呢?中国如果不强硬起来,特朗普他勒索了第一次,就会勒索第二次

不过这份“中美贸易协议”,后来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并没有如协议里所要求的,去大买美国商品

从结果来看,特朗普其实是“勒索”失败了)

但是基辛格说,”特朗普的这次充满暴力的勒索行为,完全违背中美几十年来所制定的外交规则。“

“就是这件事,严重破坏了中美关系,让中国的外交政策彻底转向,同时也让美国的外交方向改变。”

(特朗普破坏外交规则,勒索中国,导致中国变得强硬

中国对美强硬,美国则回以更强硬

这种恶性对抗螺旋,会把双方逼得越来越剑拔弩张

渐渐的,让美国政府内部鸽派失势,鹰派占据主导地位)

(美国内部有丰富中国经验的官员,被淘汰辞退,换上的都是只会强硬,却从来没有中国经验的鹰派官员

美国内部,真正了解中国的人越来越少,用强硬手腕破坏中美关系的人越来越多

这样一来,中美关系还能好吗?)

基辛格忧心的说,“现在美国最大的问题是,已经没有人愿意去真正了解中国了,他们只会说中国政府强硬,中国想要改变世界规则,想要与美国争夺霸权”

“他们只会说这些陈旧的鹰派话语,却不再有一个人能与中国真正的展开接触。”

基辛格说:“现在中美之间有一种难以调和的观念。”

美国认为,中国想要取代美国成为新世界霸权

中国认为,美国要不惜一切代价阻碍中国崛起

(中国崛起,必然挑战美国霸权吗?

还是说挑战美国霸权的不是中国,而是这个越来越全球化和平行化的世界呢?

现在的美国,没有兴趣去理解这一点,从美国政府的一系列作为来看,不管嘴巴上说的多好听,很明显的,他就是要想方设法的阻止中国崛起)

基辛格

基辛格


基辛格说,“我还听过好几位美国内部官员说,现在就是1938年前夕,德国必定掀起战争,就像今天的中国一样,中国也必定发动战争,西方要做的,不是绥靖,而是应战。”

基辛格说,“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该只从单一的层面去设想中国会不会开战,但就我的理解是,1938年纳粹德国发动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希特勒需要战争。”

“而今天,中国并不需要战争,相反发动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弊远大于利,那是一种自我摧毁的行为,就像今天的俄罗斯,无论战争成功还是失败,俄罗斯都已没有未来。”

基辛格接着说:“更何况我对中国人的看法是,中国人的思想文化更像是儒家,而不是马克思,中国始终通过强大的教育系统和官僚体系来选拔和任命优秀的人才,这意味着他们会比西方官员更理性,西方官员常常为了讨好支持度,发表激烈的言辞,做出激烈的举动,但中国的官员不需要这么做。”

“中国目前的异常强硬态度,是对美国强硬的回击,如我上面说的,是特朗普的那次勒索后,造成的关系恶化螺旋带来的。”

“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着他们不会像纳粹那般发动战争,比起战争,中国人想要的是尊重。”

“如果美国不给中国尊重,那中国就会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获取尊重。”

“这一点,是现在美国政府所无法理解的事,他们只是认为中国要取代美国,所以美国必须尽全力遏止中国。”

基辛格说,“我觉得美国应该先降低对台湾的动作,任何针对台湾的挑衅,都不该激烈化和台面化”

“我认为最近拜登政府推迟给台湾战机,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信号。”

拜登政府推迟给台湾战机,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信号

拜登政府推迟给台湾战机,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信号


“美国需要降低台湾的声音,以降低中美间的争吵声音,这是建立有效的积极外交的第一步。”

“另外美国应该对中国参与新秩序的建设,感到理解,中国希望参与到世界规则的制定中来,这是美国鹰派认为的中国想要取代美国霸权的标志表现”

“在这点上我们需要理解,你不可能将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排除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之外,如果你执意将他排除在外,那么他会自立门户,建立一个新的体系。”

这样一来世界上就有了两套体系,这就一定会加剧中美爆发战争的风险

“所以我认为美国该做的,不是让中国建立一套自己的新体系,而是将中国纳入原本的世界体系中,并且给于中国适当的话语权。”

基辛格

基辛格


二,俄罗斯问题

主持人问基辛格:“俄罗斯和西方彻底决裂,逐渐成为中国的小弟,你觉得这情况的发生是西方外交的失败,还是普京的灾难性失败?”

基辛格回答:“这既是西方的外交失败,也是普京的错误决策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第一,俄罗斯早就不再是过去的常规威胁,但美国没有在不同背景下,考虑俄罗斯的不同挑战

北约东扩以及乌克兰对加入北约的过于痴迷,让普京做出了战争决定

而今这个灾难性的战争决定,又把俄罗斯大力的推往中国这边

“所以我说,这是西方的外交失败。”

基辛格接着说:“另外乌克兰本身也成了一种危险,你要知道,现在的乌克兰拥有着全欧洲最精良的武装,却也有着全世界经验最浅的领导层,这种组合是非常危险的。”

“你根本无法控制乌克兰那些没有领导经验的人,会突然做出什么不可预料的事,甚至有将美国和北约,直接拖入战争的风险。”

“所以,我现在的意见是,乌克兰尽快加入北约。”

现在的乌克兰拥有着全欧洲最精良的武装,却也有着全世界经验最浅的领导层,这种组合是非常危险的 ...

现在的乌克兰拥有着全欧洲最精良的武装,却也有着全世界经验最浅的领导层,这种组合是非常危险的 ...


基辛格说:“支持乌克兰尽快加入北约,不是为了对付俄罗斯,而是为了控制乌克兰。”

只有乌克兰加入北约了,才能受到真正的控制

不然一个装备精良的乌克兰,又有着一群没经验的政客,那才是欧洲战争扩大化的最大危机

“至于说俄罗斯会成为中国的小弟或者附庸国,这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中俄虽然现在走的很近,但不可能成为大家说的小弟或者附庸国关系。”

“你们要清楚,几百年来俄罗斯一直都和欧洲紧紧联系在一起,欧洲的许多历史进程都和俄罗斯有关。”

“在俄罗斯内部,他们也认同自己是个欧洲人,而普京,他也不是什么希特勒,他是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他对俄罗斯人民有一种大国的责任。”

“这就是我对俄罗斯的看法,他们不可能成为中国小弟,另外我还能告诉你,在我那么多年和中国高层打交道的经历里,我从来没有听过任何一个中国高层,对俄罗斯说过任何一句好话。”

邓小平 基辛格

邓小平 基辛格


基辛格跟着说了一段回忆:“我之前去过符拉迪沃斯托克,去那里做外交工作,去完那里我就去了北京,见了邓。”

“邓知道我是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来的,就问我对那的印象怎么样。”

“我说最大的印象就是冷,太冷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冷的地方,然后我又不识趣的加了句,‘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你们中国人从来不去那里了’。”

“没想到这句话让邓很在意,邓直接告诉我,‘你说中国人从来不去那里是错的,那里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它叫海参崴,那周围的所有城市都是我们的’。”

“然后邓开始给我一一列举符拉迪沃斯托克周围,所有地方的中文名字,所以你要知道,中国人很在意这些,只是有时候他们会藏在心里不表露出来,中国人的情绪表现从来不是美国人或者俄罗斯人那样的。”

基辛格继续说:“长期以来,中俄关系都不好,即便为了短期利益两国走近,但那也不是天然的长期联盟,它是相当脆弱的,西方依然有机会讨论俄罗斯问题。”

“我的意思是,俄乌战争后,将俄罗斯重新引入欧洲,很重要,无论俄乌战争最后的结果如何,欧洲都应该重新引入俄罗斯。”

“欧洲绝不能再逼迫俄罗斯,让俄罗斯在一种屈辱中生存,如同一战后的德国一样,欧洲曾逼迫德国人在一战失败的屈辱中生存,然后爆发了二战。”

“这就是我的观点,现在鹰派们大有要摧毁俄罗斯,肢解俄罗斯的声浪,但这是极度危险的。”

“在这方面我希望英法能带头,未来能将俄罗斯重新纳入欧洲秩序,德国不行,德国和英法最大的差别在于,德国历史上就缺乏全球外交经验,德国长期以来很难主动做出明智的选择。”

“也许德国在其他方面很强大,但在外交能力上,却总是被动和慢人一拍的,在后俄乌战争时期,欧洲最大的力量应该来自于英法,而非德国。”

三,中国正在离间欧美吗?

主持人接着问下一个问题,“你觉得从中国如今的外交动作来看,中国的目的是离间欧洲和美国吗?”

基辛格回答:“中俄的目标都是限制美国的影响力,当然包括你说的分化欧洲和美国的关系,这个裂痕最早出现在特朗普时期,特朗普在位时欧洲几乎就要‘独立’了,所以你不用怀疑这是中国的外交策略之一,这很正常。”

“但欧洲和美国有着特殊关系,尤其是英美的特殊关系,是美欧之间的强大纽带,对英国我们无需担心,但对法国我们要小心处理。”

“法国人很在意自己没有‘自主权力’,经历过戴高乐时期后法国对美国的戒心并没有减少,只不过上世纪欧洲复杂的历史背景:英美特殊关系,德国缺少自主能力,苏联又过于强大,这些都一直在捆绑着法国的手脚。”

“法国很想自主,却苦于没有能力和伙伴,但我想说的是法国的自主愿望,并不会冒犯到美国,美国需要在意的不是法国的自主愿望,美国应该关注的是德国,因为要说服德国人,比说服法国人容易得多。”

(讲白了就是,美国控制住德国就行,控制住德国欧洲就能受控于美国。)

百岁基辛格

百岁基辛格


四,中国有天然盟友吗?

主持人接着问:“你说中俄关系并不牢固,俄乌战争结束后西方应该主动去和俄罗斯接触,而不是彻底孤立俄罗斯,那么我想问,你觉得中国有天然盟友吗?就像美国有英国、加拿大这些天然盟友一样,中国有类似的盟友吗?”

基辛格回答:“中国没有天然盟友,无论是俄国还是朝鲜,或者越南和柬埔寨,都不是。但我觉得中国没有盟友的原因,不在于中国没有能力建立盟友,而在于中国人的思想。”

“中国人从没有把自己想成一个需要盟友的国家,我和你说个故事,1793年当第一位英国大使去中国的时候,他受到了乾隆皇帝很高的礼遇,他想来和中国人做朋友。”

“但中国皇帝不需要朋友,他需要的是臣子,我想说的是中国人很多时候一直以上国自居,这种思想一直在影响着他们,他们也一直不觉得自己是一个需要盟友的国家。”

“就算是今天也是一样,我不觉得中国人改变了他们的上国思维,今天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是平等的没错,但我不认为他们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是平等的,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依旧有一种上与下的隔阂。”

“所以你问我中国有天然盟友吗?我的答案是基于中国人固有的上国思维,中国今天和未来都不会有天然盟友,这不是实力决定的,是思想决定的。”

五,西方恐惧中国,合理吗?

主持人接着问:你觉得现在美国或者说西方恐惧中国,是合理的吗?

基辛格回答:“这不是个简单能用‘合理’或者‘不合理’来回答的问题,但就我自己的看法来说,我不认为中国的目标是称霸世界,是要作为世界霸主,我不认为中国人的目标是这个。”

“我觉得中国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赢得尊重,在和中国进行外交工作中你就会很明显的感觉到,中国人友善礼貌,同时他们很渴望得到尊重。”

“这种认知差别也是西方和中国思维模式差异造成的,因为获得尊重是一个抽象词,如何定义尊重?中西方认知有差异。”

“我告诉你,西方最大的恐惧,是被统治,尤其是被一个庞大国家统治,在漫长的欧洲历史上经常出现小国结成联盟,一同击溃一个大国的例子。”

“所以在西方的思维体系下,中国现在就是那个要来统治他们的庞大国家,这天然会激发起西方思维里,团结对抗大国的基因。”

“但对中国来说,中国最大的恐惧是国内动荡,历史上中国屡屡将外国拒之门外,无论是修建万里长城,还是闭关锁国,本质是要与外界世界隔绝,不让外部势力,破坏内部,引发内部动荡。”

“但正如我上面说的,现在美国内部人士,已经无法理解这一点了,因为美国内部的中国专家都被洗牌给洗掉了,现在的美国专家他们不了解中国想要的是尊重,不了解中国恐惧的是内部动荡。”

“中国所作的一切外部动作,不是为了打败西方或统治西方,而是为了稳定他们这个庞大国家的内部,这一点是现在美国的政府专家无法理解的了。”

百岁基辛格

百岁基辛格


六,现在的美国,还有长期战略思维吗?

主持人问道:“你认为现在的美国政府和上世纪的美国政府最大的差别是什么?现在的美国政府是否还有那种长期的战略思维吗?”

基辛格回答道:“这是美国必须解决的最大问题,缺乏长期战略思维,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问题,那美国将走向失败。”

“现在美国内部的政治辩论,已经远不是上世纪那种环境了,现在的美国内部很难团结,可在上世纪,就算是对尼克松充满敌意的时期,内部依旧有可以团结和对话的空间。”

“可这些年来,特朗普和拜登把两党对立推到了顶峰,现在在华盛顿你根本看不到理性的讨论,有的只是攻击,这种只剩攻击的表现,本质上是对自己国家失去信心。”

“美国人,不再对美国充满信心,反映到政治上就是相互攻击,理性讨论空间变狭窄,反映到外交上就是战略目光的短浅,短视眼前利益以博取眼球和选票,而忽略长期战略目标。”

“所以美国人要自信,我们该如何恢复到上世纪那般自信的国家,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正如现在东升西降的论调,正如你能从北京听到的那句话,‘美国是一个正在衰落的大国。’”

“所以我认为,要解决美国当前战略思维短浅的问题,首先是重竖自信的问题,这种重竖自信,不是靠特朗普一句‘让美国再次伟大’就能做到的,他是一个系统性的全方面的过程。”

“但问题是现在的美国两党,无论是谁都没有朝着那方面考虑,他们考虑的是怎么肢解俄国,怎么遏制中国。”

百岁基辛格

百岁基辛格


七,你对未来还乐观吗?

主持人最后问基辛格:“你已经100岁了,经历了那么多历史的重大时期,那现在当你展望未来时,你是悲观还是乐观的呢?”

基辛格回答:“我的生活一直不容易,但我坚持保持乐观,困难是一个挑战,不是一个障碍,所以我坚持激励年轻一代,保持乐观,我们要对未来展现信心。”

“历史的发展通常会出人意料,并且总体来看人类的历史都在向更文明和更好的方向发展,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一百年前比如何呢?如果真让你回到100年前生活,你会恨死那个送你回去的人。”

“所以保持乐观,面对困难,一直是我的人生准则,我也希望我们能给下一代营造一个乐观和自信的环境,而不是像冷战时期一样,把对抗和恐惧植入孩子们的大脑。”


微观当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11 18: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功勋、总统心腹 基辛格怎么就成了卖国贼?

酷玩实验室

在英文里traitor可以被翻译为背叛者、卖国贼,如果你把Kissinger(基辛格)和traitor连起来放在社交网络上进行搜索,你可以看见大把大把的人称基辛格是美国的国贼甚至是历史上最大的国贼。

大把大把的人称基辛格是美国的国贼甚至是历史上最大的国贼.jpeg

哪怕你跳出乌烟瘴气的社交媒体,也会有不少政治学者会在《Politico》或者《New Yorker》之类的顶级媒体上大骂基辛格是人类历史上最差的人之一或者最没有良心的人。

也会有不少政治学者会在《Politico》或者《New Yorker》之类的顶级媒体上大骂基辛格是.jpeg

对基辛格评论

对基辛格评论


反观中国,我们一直视基辛格老爷子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中国驻美大使空缺5个月之后,我国新任大使,前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递交国书,会见美国副国务卿之后的第三件事就是到基辛格老爷子康涅狄格州的家里面去恭喜他生日快乐。在国内,但凡提到基辛格老爷子,评价几乎都是正面的。赞扬基辛格某种意义上已经是我国国内的一种政治正确。

那么为什么为美国几十年外交格局和冷战胜利的基辛格,名声现在在中美两国有那么大差异呢?

这还要从他传奇而不那么道德的一生说起。

01

自古才子多风流,基辛格也不例外。他有句名言:“Power is the ultimate aphrodisiac”(权力是最好的春药)。

而作为超级大国的顶级智囊,他对于女性也有强大的性吸引力。1972年,基辛格曾经被票选为《花花公子》旗下兔女郎最想约会的内阁成员。

理所当然的,基辛格的风流史那绝对不少。国内有人做过统计,基辛格知名情妇有5位,另外有两段婚史。

他的五个情妇里面,除了一位尼克松的新闻助理之外,四位都是好莱坞女影星,其中一位丽芙·乌尔曼还曾经获得金球奖,2次入围过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另一位吉尔·圣约翰则曾是一位邦女郎。

基辛格

基辛格


这风流债,不愧是基辛格博士啊。

其实相比于基辛格的风流,他的从政经历更加传奇。

基辛格在学术领域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就进入了著名的对外关系协会或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担任对外关系协会研究小组的研究主任。这个地方可是精英云集,藏龙卧虎之地。

有人称对外关系委员会为美国的影子“国务院”,绝非言过其实。

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间,40%的美国外交政策高级官员是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艾森豪威尔本人曾是委员会成员);在杜鲁门的领导下,42%的最高职位由理事会成员填补。在肯尼迪政府期间,这一数字上升到51%,并在约翰逊政府期间达到57%的峰值。

之前笔者曾经想到那个地方去实习,然后被拒绝了,十分遗憾。

在委员会担任主任期间,基辛格不仅写出了著名的《核武器与对外战略》一书,还认识了纳尔逊·洛克菲勒。对,就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的洛克菲勒。

这位洛克菲勒曾在二战末期担任主管美洲事务助理国务卿,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中担任总统顾问委员会主席,还曾经是4任纽约州州长(1959-1973)。最后在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下台后成为福特的副总统。

基辛格与洛克菲勒

基辛格与洛克菲勒


他可是基辛格的贵人,先是将其作为私人助理参与艾森豪威尔政府一些文件的起草,后将其纳入自己的总统竞选团队。在1964和1968年两次参与竞选的过程中,基辛格的地位快速提升。到后来洛克菲勒的演说大部分出自基辛格的手笔,成为了洛克菲勒的管仲。

基辛格与尼克松

基辛格与尼克松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外交官说事儿”公众号考证,在洛克菲勒的演讲中,多次出现要和新中国对话和建立崭新关系的段落。这毫无疑问就是出自基辛格手笔。这也为基辛格在之后到访中国埋下伏笔。

回到美国选举中,和管仲一样,基辛格也会在公众场合毫不留情的攻击后来的雇主尼克松。甚至称尼克松是个“才能低于平庸的人”。这可是毫不留情面的攻击啊。

但是在1968年总统选举共和党党内初选结束之后,尼克松击败了洛克菲勒成为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并最终获得了1968年总统大选的胜利。

这时候尼克松电话到了,他没有邀请洛克菲勒加入他的内阁,反而是邀请基辛格加入他的团队。


11月25日,基辛格见了尼克松。作为长期浸淫在政坛的老油条,尼克松开口就震撼了基辛格。他不仅认为越南问题是短期问题,他还表示将会更加关注北约、中东、苏联、日本以及和中国的关系这类长期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当时因为越南导致的战略困局。

这种立足于全局的考虑让基辛格不由得为之一惊,也让基辛格重新思考尼克松邀请的分量。之后尼克松“建议”基辛格给他写一份关于对“最有效的政府结构”的看法,并让未来的白宫办公厅主任安装一部直通基辛格办公室的电话,以方便总统随时与教授交谈。

这一套操作让基辛格有些动摇了,之后他和老主顾洛克菲勒聊了一回天。这场谈话是决定性的,在交谈中,洛克菲勒告诉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就是要去尼克松的政府。

于是尼克松和基辛格这一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有权势的组合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02

上任伊始,基辛格和尼克松就面临几个最重要的问题。其中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体面的结束越南战争。

195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以各种方式介入越南国内革命战争,1964年借助后面被证明是子虚乌有的北部湾事件扩大了对越南国内的干涉,并最终导致了我们熟知的越南战争。

在1969年的4月越南战争的最高峰,美军派遣了超过五十四万美军驻扎参与越南战争。到1973 年美国停止介入越南时,前后已有超过 310 万美国人驻扎在越南。

越战

越战

而更要命的是,由于美军及其仆从军在越南的暴行以及大量的伤亡,美国国内出现了大量反战运动。著名的嬉皮士运动,民权运动都是在1960-70年代借助美国国内反战情绪高企而推广开来的。

而经历二战后大规模援助复苏的法国、德国、日本也开始崭露头角,美日、美欧相继出现关系不稳定,苏联在核方面的快速扩张以及常规军事的投入也在挑战美国的世界首要大国地位。这些都直接导致国外盟友对美国政府的信任快速降低。

这就是尼克松和基辛格上台时候的烂摊子,名副其实的内忧外患。

这种烂摊子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地狱开局,但是对于政治天才来说则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那么两人上台之后的首要挑战是什么呢?

那就是如何结束越南战争。

当时的越南战争可不只是越南和美国及其仆从国的博弈。

大家都知道中国在1950年进行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但是在稍早前,我们就援助越南进行抗法援越战争。1954年,中国支援下,越南共产党获得了奠边府战役胜利,最终北越解放、南北越分治、并迫使法国退出了印支地区。

在1964年美国扩大在印支地区的介入之前,中国长期以来都是越共的最大支持者。而到了1965年,随着苏联勋宗上台和美国开启新一轮对抗,苏联宣布开始大规模支援越南的抗美战争。

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大家都应该记得,中苏之间在1958年之后就发生了部分决裂,之后在1964年中苏莫斯科会谈中关系完全破裂,1965年后对越南的援助就不再是一种完全立场统一、有协调的援助。

这也让越南战争,变成了一次美国和中苏越的四方博弈。

1969年尼克松上台之后就提出了越南战争越南化的方针,开始从越南撤军,试图让越南人打越南人。

但是和2021年拜登灾难性的从阿富汗撤军不同,尼克松始终强调的是从越南体面的撤出。

常言道,军事行动最难的部分就是撤退。所以尼克松和基辛格组合选择了一条强势撤离的路径:1、加强对越共的打击,并增强南越的自保能力;2、减少越共背后的支援。

第一条路径的结果是让美军扩大了对于包括柬埔寨在内的印支地区的打击范围并且通过政变给我们送来了另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哈努克亲王,还通过高强度军事打击来限制越共在战区的经济基础。后来通过包括后卫行动2等一系列军事行动,沉重地打击了越共在整个印支地区的经济、军事能力。

美军军事打击行动最终迫使越南认识到美国是有能力阻止越南对于南越的所有军事行动,阻止其在美国撤离之后立刻实现统一。

尼克松还大力要求南越推进包括土改在内的经济政治改革,编练新军,客观上加强了南越政府的财政和战争能力。

但相比于前者,更重要的是减少越共背后的支援。这时一个天赐良机摆在了基辛格和尼克松面前。1969年3月,中苏珍宝岛事件爆发,中国再一次面临苏联核威胁。

1969年3月,中苏珍宝岛事件爆发

1969年3月,中苏珍宝岛事件爆发

在竞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基辛格和尼克松两人都是有想法通过改变中美之间的局面来改变美国在国际上暂时不利的态势。

所以在关岛宣布了尼克松主义开始在外交上进行风格转变之后,尼克松顺理成章地将和中国改善关系以限制越南的战争潜力作为重要方向。

这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中国长期以来是越共的首要援助者,在1964年之前,苏联主要希望和美国和解,对于越南的军援十分克制。而同时我国不但大量援助越南,还从1965年开始派遣了超过三十万包括防空兵、铁道兵等技术兵种,进入越南参与抗美作战,并要求美军不得越过北纬十七度线。

第二当时越共的军事援助除了从中国的援助之外,很多苏联援助也会走中国的铁路运输,1965年3月30日,中苏签署了《关于转运苏联政府供应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特种物资过境议定书》。在60年代后期越南战争美军打得最艰难的时候,从中国的陆路运输支持了中国和苏联两方对越南的援助。

当然,随着1969年中苏交恶,边境陈兵百万,这条陆上援助路线就暂停了。

中苏交恶对深陷越南泥潭的美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消息,任何顶级战略家都不会忽略这个机遇。

当时的尼克松还不敢想象中国联手美国对抗苏联的情景,但是他还是在1970年对着《时代周刊》记者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说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想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

而事实上,我国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1969年2月珍宝岛事件之前,毛泽东就提出让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位元帅共同研究国际形势和战略问题。至7月,四位元帅对国际形势进行了第一阶段六次研讨,确定了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的判断。

这时中美关系的转变就只剩一张窗户纸了,而这个刺破窗户纸的过程就是基辛格到访中国之行。

基辛格 与 周恩来

基辛格 与 周恩来


基辛格的来访前后中美秘密沟通和遗憾的信息不畅在基辛格的《论中国》一书中有详细的回忆,笔者在此不加赘述了。这里我引述一段老爷子在书中对于会面原由的概括:

“对抗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这正是我们出现在北京的原因。尼克松急于转移美国人对越南的注意力,毛的决定是为了迫使苏联在同中国进行军事对抗之前投鼠忌器。双方都输不起。双方都知道此举所关系到的利益。”

作为先行者的基辛格终结了中美长达二十多年的直接外交冰封,更是为尼克松访华铺平了道路,也为中美第一个联合公报创造了条件。

而基辛格和尼克松代表团在1971年7月、10月和1972年2月的访华对美国更重大的意义是颠覆了美苏中越四角在越南战争中的格局。

首先是苏联,苏联1969年在珍宝岛事件之后曾向美国方面暗示过,想对酒泉,西昌一带的中国导弹基地和北京-长春-鞍山一线的守军及工业发起核打击的意图。之后美《华盛顿明星报》就刊登了《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文章,这为基辛格访华奠定了基础。

而在之后尼克松访华期间发布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双方共同意见并不多。但是就是在这很少的共同意见中,反(苏联)霸权主义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这个近乎180度的转向直接为之后中美建立针对苏联的准盟友关系奠定了基础。

第二在尼克松访华期间,毛主席明确表达了尼克松撤军后不会大规模向越南派出部队的意见,为尼克松体面撤出越南提供了中国的政治承诺。

第三是美国通过访问中国在包括越南问题上获得了更多的战略主动。在基辛格推进和中国沟通的同时,他和尼克松同时也在多线程的推进美苏和美越谈判。而这时候基辛格和尼克松就开始利用刚刚从北京访问获得的筹码了。

早在1969年8月,以基辛格为首的美国方面就开始推进和越南的秘密谈判,之后为了解决谈判僵局,美国还通过多勃雷宁建立了越南和谈的美苏管道。在基辛格从北京返回华盛顿之后,基辛格向多勃雷宁通报了自己的访华情况与尼克松的访华事宜。

尼克松 与 周恩来

尼克松 与 周恩来


“基辛格直言不讳地表示,之所以要缓和中美关系,是因为‘尼克松主要受到适当地改善与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帮助解决越南僵局的希望的刺激’,从而有利于他1972年的连任竞选。同时,基辛格还暗示:‘如果苏联政府认为利用其影响力促成越南协定是可取的,那么这会在其他问题上有助于改善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因为越南冲突的继续一定会对这些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在先后和中苏沟通之后,尼克松于1972年1月25日公布了美越巴黎秘密谈判之事,并指责北越故意拖延谈判。然后通过美苏渠道向河内施压,以美国在1972年从南越撤走全部军队,换取释放美国战俘以及在撤军期间,河内不再发动任何大规模进攻。

这时来自中国和苏联的对美态度调整,反而让越南感觉到了紧张。决意发起著名的1972年复活节攻势。这次攻势正好在尼克松访华与5月美苏莫斯科峰会之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北越对中美、苏美之间互动的一种抗议。

而美国在获得了中国在越南问题上的表态后,也采用强硬手段打击越共复活节攻势。这直接导致了越共二三十万进攻部队损失十多万人,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

用强硬手段打击越共复活节攻势

用强硬手段打击越共复活节攻势


有意思的是在战前, 基辛格曾经通过美苏管道向北越表示,只要北越不生事,他们可以在两三年后获得他们所想要的一切,但是如果他们现在不放弃,尼克松肯定会再对付他们四年。这种威胁和糖果并存的谈话并没有阻止北越的复活节攻势,而尼克松也说到做到,在越南打断了越共进攻的脊梁。这为1973年美越在巴黎签署和平协议奠定了决定性一步。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从长期来看,中国极大的受益于中美关系破冰以及之后的正常化,但是就当时而言,美国从我们这获得的远比我们从他们那获得的多很多。

通过穿梭于中苏越三方之间,尼克松在一个任期之内完成了从越南泥潭的体面抽身。基辛格也因为签署和平协议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并且在1973年9月升任尼克松的国务卿,成为尼克松的管仲。

03

如果你认为基辛格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或者亲近共产党的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作为美国的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在他和美国政府的支持下,一大批小约翰可汗口中奇葩小国的人间之屑也在历史舞台很是表演了一番。同时在他的主导下,我们习以为常的美国-以色列-中东安全体系以及石油美元体系才得以建立。

美国-以色列-中东安全体系

美国-以色列-中东安全体系


比如受到CIA支持的著名的非洲三大暴君都和基辛格有一定交集,其中中非皇帝博卡萨送给过包括基辛格在内的很多西方领导人当地特产——钻石;基辛格推动了与蒙博托的合作,并共同干预安哥拉内战;而受到CIA支持的阿明是在1971年尼克松任期内发动的政变。

这还不算完,基辛格最著名的道德污点是他和尼克松为了推进南美地区的反共事业,让智利和阿根廷军队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之前的民选政府。在智利,1970年阿连德作为Unidad

Popular(“人民团结”)联盟的领导以36.2%对34.9%的微弱优势赢得了1970年大选。这位左翼总统由于公开表达了他社会主义和亲古巴政治倾向,引起了尼克松和基辛格的严重关切。自从美国自认为拥有昭昭天命以来,拉美就被视为美国的后院,并且在20世纪初通过战争和美洲国家与欧洲国家关系的“协调”,美国确定了其在拉美的绝对主导地位。

古巴与智利

古巴与智利


早在冷战爆发之初,美国就确定了拉美绝对不能让共产党扩张的政策底色。于是尼克松政府根据基辛格的意见,授权CIA 鼓励发动在总统宣誓前发动军事政变,以阻止阿连德就职,但该计划并未成功。当选后一个月的1970年10 月 20 日,拒绝参与军事政变的智利陆军总司令勒内施奈德将军被枪杀。11月3日阿连德就任总统就危机四伏。作为总统,阿连德寻求将主要工业国有化,扩大教育并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这其中国有化工业又碰了美国人的逆鳞,毕竟当时智利铜矿和银行的重要股东就是美国人。不得不说阿连德在经济方面虽然有一定建树,但是国内通货膨胀率也是居高不下,这一方面有国内的国有化导致的经济波动因素,另一方面也有尼克松放弃金本位和大宗期货波动对拉美国家的影响。

智利阿连德就任总统

智利阿连德就任总统

最终在美国策动下,智利国内反阿连德势力联合起来指责其违宪,并在CIA的帮助下开启了针对阿连德的军事政变。之后智利开启了长达20年的皮诺切特军事独裁白色恐怖时期。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邻国阿根廷,1974年,阿根廷开始了著名的“The Dirty War”,肮脏的战争,开始了对于左翼人士的清洗。

1976 年,豪尔赫·魏地拉(Jorge Videla)领导的阿根廷武装部队推翻了伊莎贝尔·庇隆。基辛格为军政府“开了绿灯”,允许他们秘密镇压左翼游击队和其他持不同政见者,其中数千人在被处决前被关押在 400 多个秘密集中营中。

基辛格对于南美、非洲暴君的纵容,直接导致了相关地区无数人和家庭的悲剧。而美国在南美推进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实验也最终导致了南美在80年代的经济大崩溃。

可以说基辛格对南美、非洲地区的发展现状是负有历史责任的。

说完污点我们最后再说一个基辛格的功绩,那就是我们这两代人所熟悉的中东秩序以及石油美元,也是基辛格奠定的。

和很多人印象以及营销号吹的不同的是,在1970年代之前,美国对于以色列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密切。早在50年代以色列推进核计划的时候,以色列的最主要合作对象就是法兰西。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也是联合法国、英国演戏,而美苏则站在阿拉伯的一方。

以色列拥核历史

以色列拥核历史


事实上,自从美国拥有核武器之后,核不扩散就是美国的国策。因为核扩散之后美国的统治成本和军事优势都会大大改变。

所以从50年代以来,美国对苏、中、英、法、德、加、巴(西)、朝、韩、日、印、巴(基斯坦)、南、我国台湾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核计划都进行了打压或者政治交易。要知道在曼哈顿计划的时候,加拿大就是参与国啊,它到现在都没有核武器,可见美国在这方面有多上心。

而以色列的核武器计划毫无疑问的造成了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紧张,而且早期美苏都在争取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那个时候去蹭以色列无疑是脑子出问题了。

但是1960年代,随着以色列渐渐越过核门槛,以及苏联在中东的扩张,美国逐渐默许了其核计划并开始转变对以军事态度。

基辛格与尼克松

基辛格与尼克松

2006 年 4 月 28 日,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首次解密了 30 份美国政府文件,披露了在尼克松执政的第一年就以色列核武器计划展开的高度机密的政策辩论。

整体来说,1967年以色列就拥有了核装置,尼克松政府上台之后的1969 年 4 月,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领导的高级审查小组 (SRG) 成立,开始审议并向总统提出以色列核问题的行动途径。

从现存的一些资料来看,基辛格虽然是德裔犹太人,但他对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的以色列国并没有太特别的情感。

但是很快,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1973年9月22日,基辛格升任国务卿,而这个时候离著名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就剩下半个月了。

1973年10月6日,埃及为了夺回西奈半岛,再次与失去戈兰高地的叙利亚在赎罪日联合对以色列发动打击。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在战争开始的头三天,埃及迅速突破了苏伊士运河上的巴列夫防线,快速进入了西奈半岛,而叙利亚方面也以突袭的方式抵达戈兰高地。

此前欧佩克国家已经反复通过各种渠道表态,如果不支持阿拉伯世界拿回1967年被占土地就会遭遇石油禁运。这对于尼克松政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时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率由于1971年抛弃金本位等因素,已经开始上升。支持以色列毫无疑问会对其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年初水门事件已经爆发了,当时也已经有竞争对手开始准备弹劾尼克松。战争开始四天后,副总统斯皮罗·T·阿格纽被迫辞职。

说句实话,如果放现在的美国政府,估计已经麻了,做不了实质性军事和外交操作,顶多国务院说几句话就完了。但是当年的尼克松政府并没有失能,以基辛格为首的外交军事团队时刻关注着这场大战。

中东战争前两天的突袭以及前线的高伤亡率震惊了以色列,所以10月9日以色列在反攻开始的同时也向美国求助,要求装备和弹药以补充巨量的库存消耗。求援的方式也很简单,外交文件+核武器和运载器合体。

是的,你没看错,10月8日,以色列开始核威胁美国。有一部分杰里科导弹和鬼怪战斗机开始安装核弹头,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前线失败。

9日,该情报被传递到了基辛格以及尼克松的案头,这也成为著名的“五分钱行动”的直接诱因。当天尼克松和基辛格就决定了向以色列开始进行军事运输,并在12日决定“把一切能飞的东西都飞向以色列”。

以色列开始核威胁美国。有一部分杰里科导弹和鬼怪战斗机开始安装核弹头,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前线失败 ...

以色列开始核威胁美国。有一部分杰里科导弹和鬼怪战斗机开始安装核弹头,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前线失败 ...


之后以色列完成了对于埃及和叙利亚以及阿拉伯远征军的反攻,并实现了对包括埃及第三军在内的埃军主力的包围。这时候,苏联开始准备亲自下场了,海上苏联舰队开始了和美国在东地中海的对峙,陆上苏军空降兵和陆军随时准备空运到阿拉伯战场来强制执行联合国停火决议。

基辛格的外交表演时间到了。他准确的嗅到了埃及如果要保住第三军、保证首都安全以及拿回西奈半岛的领土都必然有求于美国的时机,开始推进阿拉伯世界领导——埃及与苏联切分的计划。

10 月 25 日中午左右,基辛格阐明了美国针对阿以冲突的新政策的原则,他说:我们的立场是……引发这场战争的条件显然是阿拉伯国家无法忍受的,在谈判过程中有必要做出重大让步。问题在于将阿拉伯对领土主权的关注与以色列对安全边界的关注联系起来。我们认为,双方的谈判进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话说的是不是特别冠冕堂皇。与之配合的是一小时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 340 号决议,决议实现全面停火,第四次阿以战争结束了。

之后基辛格开始在中东的穿梭外交,推进了以色列撤离运河西岸以及叙利亚以色列军队脱离接触的协议,并推进了联合国在当地的维和行动。

之后基辛格又参与推动了以色列在西奈半岛后撤20-30km的1975年《西奈临时协议》,这项协议成为了以色列第一批用土地换和平的协议,同时增强了美国在以色列和埃及方面话语权。

以色列认可了美国的斡旋能力,为之后与埃及签署历史性的《戴维营协议》奠定了信任。而埃及则切实地感受到了领土回归的可能,为1976年埃及废除《埃苏友好合作条约》并且背着整个阿拉伯世界签署《戴维营协议》创造了条件。

福特

福特


通过改变当时阿拉伯世界军队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埃及对以色列的强硬政策和亲苏政策,以色列在伊朗崛起之前,再没有明确的可以威胁其生存的同等大国。

可以说,1973年,以基辛格为核心的美国外交团队,塑造了我们这两代人印象中以色列获得美国无限支持和安全保障,并且建立以以色列军事小超级大国为核心的安全体系的印象。也为美国成功建立石油美元奠定了决定性的地缘政治基础。

说到这也不得不承认,基辛格也真的是时间管理大师,来猜一下基辛格是多久开始向中东国家正式提出石油美元这个提议的呢?

关于这个时间节点的说法有很多,但是1974年由基辛格撮合,美国财长访问沙特讨论沙特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的密约无疑是十分引人关注的。

这份2016年由彭博社公开的秘密经历表明在1974年7月,当时财长西蒙与全球最大的产油国沙特达成了一项“不可动摇”的协议,美国同意向沙特提供军火和设备,条件是将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的唯一定价货币。作为回报,沙特将数十亿石油美元收入用于购买美国国债,支持美国财政。

石油美元

石油美元


这时候距离第一次石油危机结束还不到3个月啊。而这么大的事,几天就签署协议就说明前期的很多讨论已经完成。那么更恐怖的事情就出现了。可能在中东战争后的穿梭外交期间,基辛格就已经开始张罗这个事情了。而当时还是美国遭受产油国联盟制裁的时期啊!

我们正常人如果当时访问其他国家,脑子里肯定是先想着怎么解除制裁就好吧。基辛格不一样啊,除了解除制裁,他还在推销石油美元。这才能说明7月为什么就能签署这个密约了。

这一套体系为美元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出力巨大,基辛格甚至还为这个模式发明了一个著名经济术语“石油美元循环”(petrodollar recycling),厉害吧。

04

按理说,即便基辛格有污点,但是为美国做出那么大功绩,为什么会被骂成国贼呢?

首先这就要说美国之前的大环境是对于现实主义越来越不看重了。

在冷战后,从大环境来说,美国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霸权,这个时候强调均势、安全以及边界的现实主义对于美国的政治精英来说更像是枷锁。他们习惯了挥霍自己认为无上限的权势,肆意的改变地缘政治平衡而不用担心报复。

更重要的是,有很多人真的相信历史的终结以及民主必然导致和平。对此基辛格在《华盛顿日报》的一篇百岁采访中对这种心态有精确的描述:

“美国人认为自己是正义的,相信自己是无私的,我们没有纯粹的国家目标,而且我们的国家目标在外交政策中很难实现,以至于当我们通过讨论来修改它们时,我们会招致反对者的不满。” 因此,“我们希望我们的观点能占上风,不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在智力上更优越,而是因为我们认为观点本身应该占主导地位。这是一种强烈的道德情感和强大的力量相结合的表现。但它通常不会被当权者提出来。”

美国价值观

美国价值观


这种伴随着美国诞生以来就存在的昭昭天命和山巅之城的使命感,让美国很多人会在一些我们并不能完全理解的方面进入一种传教士心态。而这种心态伴随着冷战的胜利到达了一种高潮,这也成为美国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末成为主流的重要原因。现在在美国政坛上活跃的比如布林肯这类就是代表之一,他甚至不懂得为得到国家利益,他需要做出一些交换。

其次,从民众的角度来说,他们虽然享受了现实主义的收益,但是并不会有很多人去告诉他们,今天的生活是通过那些肮脏的手段获得的。他们会本能的想切割这一段历史,因为这种切割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心安理得,所以会本能的反对他们。

很不幸,以及基辛格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者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遵循汉斯·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六原则,他们尤其相信政治不能把某一特殊国家的道德追求混同于支配世界的道德法则,他们强调个人道德和国家道德之间的区别,把国家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上。

而这会被认为不道德的,是恶心的。基辛格们的存在不断提醒着知道这些事情的人民,你们的生活建立在不道德的基础之上。所以,当盛世来临的时候,现实主义者往往就会被冷落和被批判。

所以在现代传媒全民全程参与政治的背景下,很多有“道德优越感”的选民自然也不会选择与现实主义风格太过亲近的政治家,自然也会从道德的角度去批判现实主义。而把很多独裁者,军政府推上统治位置或为之保驾护航的基辛格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一些人从心里反感的人物,因为他本身就是美国黑历史的一部分。

最后,就不得不说我们自己了。

在很多美国人看来,美国与中国接触,是中国复兴的核心原因。中国的崛起都来自于美国的施舍。但是现在中国不仅不断的民主自由还在挑战美国的位置,那这就是大逆不道了。

这种典型的美国反华话术,从我们真正的中国人的角度看起来就很可笑,毕竟我们自己的为此付出的冷暖自知。

基辛格 与 谢峰

基辛格 与 谢峰


但是从不了解中国的美国人和美国反华分子眼里看来,基辛格与中国的世纪和解就是中国抢夺美国工作,损害美国霸权,挖美国墙角的行为的根源。他们并不会考虑到冷战时候美国从中美合作获得的收益,以及这么多年的低通胀与中国人辛勤劳作之间的关系。所以基辛格是国贼。可以说基辛格的成功源自于苏联巨大的竞争压力对美国带来的生存需求。他的晚年看到了美国霸权的巅峰,但也感受到了来自盛世的人们对他的厌恶。这可能是现实主义者的不幸。基辛格曾经抱怨说,拜登总统是50年来头一位没有在上位之后邀请他去白宫会面的总统。对于基辛格的怠慢,几乎和美国霸权的衰落仅仅是前后脚。

基辛格 与 近三位美国总统

基辛格 与 近三位美国总统


奥巴马在当选后的八年中与基辛格关系并不好,在任期中从来没有就外交问题咨询过基辛格,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觉得基辛格会玷污他的崇尚道德和民主自由的外交风格。而特朗普虽然一度和基辛格有过比较多的接触,但是与基辛格在一些问题上产生冲突后,也不再向基辛格询问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策略。事实上,著名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者米尔斯海默也长期不被重视。根据他上个月在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讲演,这么多年都没有官方机构找过他向他透露信息并且咨询他的意见。

著名进攻性现实主义学者米尔斯海默.jpeg

当然也许这不光是因为他是个现实主义者,更可能因为他写过一本书《以色列游说团与美国外务政策》。
不管怎么说,现实主义在现在的美国并不是很受待见是事实,笔者的一个美国国际关系学老师也曾半请求地要求学生在其毕业论文中更多的用现实主义的逻辑进行思考。

这种对于现实主义的漠视,或者对于美国霸权的幻想,直接导致了美国在冷战后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不仅打压俄罗斯、还打压日本、欧盟、中国、伊朗等一切地区强国或势力。

同时在之后面对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复兴,美国选择的方式是扶植小国或者小的势力对抗地区大国或者大势力。

但是可能最让基辛格这类大师痛心的是,美国不光没有扶植起成熟可持续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政府,甚至美国在中东推进的意识形态革命——“阿拉伯之春”直接最终成为解构美国的中东安全体系的毒药。

十多年过去了,美国原有的基于以色列和阿拉伯独裁者、君主国的军事联盟体系被打破。埃及和沙特不再视美国为解决地区问题的唯一选择,以色列深陷伊朗及其盟友的包围。

而本来应该被绞杀的“邪恶轴心”伊朗不但还活着,其领导的“什叶派之弧”还保住了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和也门胡塞武装,还让两伊关系越来越近。

沙特和伊朗在北京达成协议复交

沙特和伊朗在北京达成协议复交


沙特和伊朗在北京达成协议复交,而美国几十年来一心想推动的以色列和沙特建交却遥遥无期。当然这也不奇怪,毕竟现在美国政府访问沙特是不会忘记卡舒吉的。这种见面先啐一口唾沫的行为,能让沙特合作就有鬼了。中美关系现在也越来越僵化,完全没有冷战时候一切都可以谈一切都可以交易的柔软身段。现在就只能一边要求中国支援美国,一边大骂中国,完全没有谈的可能。

东欧方向,虽然让东欧国家成功绑架了欧盟的行为,但是乌克兰事件玩脱了,现在美国已经赌上了自己在全球的声望和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土地上逐步加码作战。

最抽象的是,为了迎合国内政治正确和选票,把LGBT+当成了外交国策,甚至谴责非洲国家不支持国内LGBT+。要知道以前的美国就是把非洲视为蛮荒之地的,这种事不会拿出来谈的。这样不但引发了一些相对传统的人的反感,更是引发了很多国家的反感。

世界已经看不懂,或者说无法预测美国人下一步会让他们干什么。毕竟大家当年支持美国对抗苏联,为的是在美国体系下好好赚钱。而当美国越来越像苏联的时候,当美国不能让大家好好赚钱的时候,那么就需要一个能让大家好好赚钱的地方了。

05

在5月,基辛格接受了《经济学人》和《华盛顿日报》的百岁采访。作为现代美国最具有影响力和最富争议的人物,他谈及了他的一些行事逻辑和对于当今世界的一些观点。

首先我教你一个危机时候的应对原则。相信很多人觉得,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缓冲时间来做出评估,所以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升级过程。但是网上会有人会告诉你,遇到危机最好的方式是快速升级,然后震慑住对面,来避免对面轻举妄动。

美国与苏联

美国与苏联

很幸运,基辛格也是这么认为的。他提到尼克松政府当年拥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强加给他们的危机中,他们会非常迅速地升级,避免美国一点一点地滑入无法预料的灾难中。这也是他们当年面对俄国人的危机处理原则。事实证明,这确实很好用。

只不过这两篇采访的核心并不是为了教人应对危机,而更多的趁着现在有时间,谈谈现实和现在,尤其是中美关系和俄乌战争。

作为中美建交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基辛格作为当事人非常明确的谈到了中美第一个联合公报制定的时候,在美国的公报版本中,美国承认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一个中国的目标。美国不质疑该主张。这就是美国对一个中国的承诺。

他谈到中美之间的谈话的暗示是美国不会支持“两个中国”政策。而且大陆不会使用武力。而在之后这成为了一项美国两党都默认的政策。每一届美国政府都明确表示,我们致力于一个中国以及台湾的和平结果,直到特朗普政府。

特朗普起初希望在经济领域获得更好的贸易平衡。但随后转变为正式对抗。在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签字仪式上,他非常明确地表示这是从中国人那里勒索的。这也成为了中美关系的一个转折点。现在,拜登政府正在以自由主义的言辞奉行特朗普式的对华外交政策。

当然作为一个美国前国务卿,他十分希望中国避免和美国出现颠覆性冲突,美国应该避免在言辞上刺激中国,而中国应该避免以战争统一台湾。

对于俄乌战争,基辛格似乎总是和现在的美国政府唱着反调。

基辛格

基辛格


作为现实主义大师,他在战前就旗帜鲜明地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并且强调在2014年的时候他就希望乌克兰成为一块中立的地方。这并不在美国政府中讨喜。但是在现在他旗帜鲜明地呼吁乌克兰应该马上加入北约,并且俄罗斯可以保留克里米亚。他这样解释说道:

“第一,俄罗斯不再是过去的常规威胁。因此,应该在不同的背景下考虑俄罗斯的挑战。其次,我们现在已将乌克兰武装到一定程度,它将成为欧洲武装最精良、领导层经验最少的国家。如果战争像它可能的那样结束,俄罗斯失去了很多收益,但保留了塞瓦斯托波尔,我们可能会有一个不满意的俄罗斯,但也会有一个不满意的乌克兰一一换句话说,不满的平衡”。

其实这段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乌克兰加入北约为了就是管住乌克兰,避免欧洲这个除了俄罗斯以外有最多军队的国家出事。

但是说到美国国内,基辛格的表态就更加严峻得多了。核心还是两个字,党争。基辛格当年和反对党之间依旧可以有深刻的,基于国家战略需求的国内政治合作和妥协。美国政治依旧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团结。

但是,特朗普和现在的拜登已经把党争推到了顶峰。而对于美国共同价值的看法也在逐步消失。

特朗普和现在的拜登已经把党争推到了顶峰

特朗普和现在的拜登已经把党争推到了顶峰


说句实话,我无法揣测基辛格老爷子看待现在美国和美国霸权的心情,但是从很多角度,我能感受到基辛格对于现在情况深切的忧虑和无能为力,毕竟现在在台上的是拜登,而不是尼克松。他虽然言辞里依旧体现出了其深邃的洞察力和对权力平衡深刻地把握,但是现在有谁听了能按照他的建议操作呢。

尾声

基辛格虽然已经百岁,但是他的思考依旧没有停歇,2021年的时候,他还和人一起合著了一本书《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

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jpeg

他将现在的技术时期与印刷术发明后的时期相提并论。在新的时代,以前的世界观会受到新技术的挑战。而任何一代人中总是只有少数人能够处理它在整个范围内的影响。而之后就是旧有社会的动荡与秩序的重塑。我不想评价这个类比的参考性有多大,但是作为顶级政治大师的基辛格对于人类的未来和世界的秩序的百岁观察依旧充满着独特且独到的价值。基辛格已经成为了人类历史的一座山峰,虽然这座山已经因为美国国内政治有些面目全非,但是他对于世界的设计以及战略规划的逻辑依旧是后来者需要不断参考和学习的。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无疑对于中美关系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但是我们更应该尊重的是作为美国顶级战略家的基辛格,以及他为美国霸权巅峰打下的坚实基础。在这条路上,我们中国也是他的棋盘上的棋子。

基辛格 与 谢峰 2.jpeg

我们不需要神话基辛格,将中国的发展归因于基辛格和美国。因为这是对我们自己的妄自菲薄。对于基辛格老爷子这样一代大师来说,我们所能提供最好的尊重或许是,不管美国如何对待他,我们都视他的智慧为“彼方”的战略,尽心对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16 10: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辛格称美中都已“站在悬崖顶上”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称美中两国都已“站在悬崖顶上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称美中两国都已“站在悬崖顶上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称美中两国都已“站在悬崖顶上”(at the top of a precipice),如果当前的紧张关系持续,台海可能爆发军事冲突。

据彭博社6月15日报道,基辛格接受彭博新闻社总编米克尔思韦特(John Micklethwait)采访,当被问及北京对台动武的可能性时,作出上述表述。

基辛格说:“就当前的关系轨迹而言,我认为有可能发生军事冲突,但我也相信当前的关系轨迹必须改变。”

彭博社的报道称,刚过百岁生日不久的基辛格这番对美中关系的评论,可能是他迄今最为悲观的表态。

基辛格说,缓和对峙局面需要北京和华盛顿共同行动,而现在双方都已站在了悬崖顶上。

他说,仍然不能判断美中紧张关系最终的结局,因为双方还没有真正参与他建议的那种对话。但有一件事可以确信,那就是中美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不会有赢家,用他的话讲,“要赢就得付出超大代价”(winnable only at costs that are out of proportion)。

“这是一个特殊局面,一个国家的最大威胁是另一个。中国觉得美国是最大威胁,美国认为中国才是最大威胁,” 他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5 22: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

多位学者表示,美国高官系列访华之行虽然有利于中美恢复各领域对话接触,但或难真正推动中美开展合作。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美两国又一次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需要双方再一次作出选择。”7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到访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这样表示。

过去一个多月以来,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接连访华,为冰封的中美关系带来了“解冻”的契机。而这位半个世纪前曾推动中美关系“破冰”及建交的“老朋友”的到来,不仅受到了中国官方的高规格接待,也获得了民间的高度关注。

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关系的稳定关系到全球的稳定与繁荣,也因此,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美近期的互动交往。然而,多位学者表示,美国高官系列访华之行虽然有利于中美恢复各领域对话接触,但或难真正推动中美开展合作。还有学者指出,若是美方不改变对华认知,中美关系很难长期稳定发展。

百岁基辛格访华,“基辛格式”外交智慧受关注

百岁基辛格访华,或许是近期最引发热议的中美交往之一。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中方将习近平主席会见基辛格的地点放在了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那是半个世纪前基辛格第一次见到中国领导人的地方,具有极大的象征性意义。

“感谢习近平主席选择在我首次访华会见中方领导人的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会见我。”基辛格在7月20日的会见中表示,“美中关系对于美中两国和世界的和平繁荣至关重要……我愿继续为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作出努力。”

基辛格曾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直接参与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多项重要事件和主要进程,是中美关系“破冰”的重要推动者、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其中基辛格秘密访华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外交事件。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在北京和周恩来举行会谈,并就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等问题交换了意见。1972年2月,基辛格陪同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随后发布了《上海公报》,宣布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基辛格访问中国逾百次,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远见卓识。今年5月27日,基辛格迎来了百岁寿辰。生日后不久,基辛格再次访问中国,并得到了中方高规格的接待。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图/视觉中国

7月18日,中国国防部发布消息称,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当天在北京会见来访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会见基辛格。

7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会见了基辛格。他指出,基辛格博士刚刚度过百岁生日,他访问中国已经一百多次,这两个“一百”加在一起,使他这次访华具有特殊意义。“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不会忘记你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会见后,习近平主席为基辛格举行午宴。据报道,宴会专门准备了中国特色的“百寿桃”,由9个小寿桃围绕着一个里面包裹着90个寿桃的大寿桃,显示出中方对“老朋友”的祝福和敬意。菜单安排也非常讲究,许多菜品是当年基辛格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时的菜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辛格此次访华受到了中方高度重视,传递了两方面的信号。一方面,这体现出中方对于基辛格在推动中美关系“破冰”及建交方面历史性贡献的尊重。

另一方面,这也传达出中方希望美国政治人物能够不忘中美建交的初心,正确认知这些历史事件带来的宝贵经验,拿出当时美国领导人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掌控力,发挥基辛格式外交智慧,从而稳定发展好中美关系的期待。

王毅在会见基辛格时也表达了这一点。他表示,基辛格博士为中美关系“破冰”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增进两国相互了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方珍视同老朋友建立的友谊。他指出,美国对华政策需要“基辛格式”的外交智慧,需要“尼克松式”的政治勇气。

基辛格当天则表示,无论如何困难,美中双方都应平等相待,保持接触,试图孤立或隔绝另一方都是不可接受的。他强调,自己虽不担任公职,但关心美中关系,支持近期双方致力于改善关系的努力。

对于基辛格访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18日对媒体表示,美国国务院已事先知悉基辛格将访问中国,但基辛格此次是以个人身份访华,并非代表美国政府。他还透露,美国现任国务卿布林肯上月访华期间已被中方告知基辛格将要访华。

美国媒体称基辛格的突然访华“令人惊讶”,同时关注到他在中国受到的高规格礼遇。美联社称,在双边关系急剧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希望基辛格的访问能使中美关系恢复积极的发展势头。

拜登政府高官接连到访,专家称仍需看美方后续行动

基辛格是近期到访中国的三位美国前任和现任国务卿之一,他的访华行程和另一位美国前国务卿约翰·克里有所重合。克里7月16日至7月19日作为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访问中国,其间和多位中方官员举行了会谈。这是克里作为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第三次访华,也是今年以来中美首次面对面进行气候问题磋商。

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在与中方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谈后,在一家酒店举行新闻发布会 ...

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在与中方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谈后,在一家酒店举行新闻发布会 ...


2023年7月19日,北京,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在与中方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谈后,在一家酒店举行新闻发布会。图/视觉中国

值得关注的是,克里也是一个月以来第三位访华的美方高级官员。在他之前,美国现任国务卿布林肯、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曾于6月中下旬和7月上旬先后访华。有消息称,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也有意于近期访华。

“从今年5月初以来,中美双方的高层互动就进入了一种加速的积极态势。过去一个月以来,布林肯、耶伦、克里先后访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美关系开启了一个新的机会窗口,双方沟通互动开始频繁,由此也给国际社会发出了一个中美关系可以走向相对稳定的积极信号。”刁大明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今年2月的“气球事件”之后,中美高层对话交往几乎陷入停滞,为本就紧张的中美关系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布林肯访华之前,中美之间的接触已明显增加,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5月10日至11日,王毅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会晤。5月下旬,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赴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其间分别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商务代表戴琪举行会谈。

6月5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美大司司长杨涛分别同来访的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莎拉·贝兰举行了会见、会谈。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2月份的“气球事件”之后,中美两国间的高层往来受到了影响。中方虽然一直秉承着愿意对话的态度,但美方多次炒作台海问题、在多个议题上无端指责中国,实际上并无诚意开展对话。

“不过,双方逐渐都意识到了,在中美关系越是紧张的时候,越需要沟通和对话。”袁征表示,从美方的角度来说,其多次表达了希望和中方对话的态度,而中方一直也希望通过对话避免战略误判、缓和矛盾分歧、让中美关系稳定下来,由此双方共同推动实现了近期美方的一系列访问。

让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是中方的期待。习近平6月19日在北京会见到访的布林肯时表示,“中方始终希望中美关系能够健康稳定,相信两个大国能够排除万难,找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正确相处之道。希望美方采取理性务实态度,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坚持我同拜登总统巴厘岛会晤达成的共识,把有关积极表态落实到行动上,让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

事实上,布林肯、耶伦、克里在结束访华行程时都作出了相对积极的表态。作为自2018年以来首位访问中国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离开中国前表示,双方都已认识到稳定中美关系的必要性。他表示,他实现了此行的目标,包括直接向中国表达关切、试图建立对话渠道和探索合作领域等方面。

对于布林肯访华之行,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6月19日表示,“我们(美中)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美驻华大使馆举行访华记者会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美驻华大使馆举行访华记者会


2023年6月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美驻华大使馆举行访华记者会。图/视觉中国

耶伦7月9日在结束访华的新闻发布会上则表示,她和中方高层官员的会晤“直接且富有成效”,有助于稳定两国关系。她还强调,美方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因为经济“脱钩”对两国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也会给世界带来不稳定。

气候问题一直被外界认为是在中美关系陷入低谷时期也可以且必须推进合作的一个领域。然而,去年8月,时任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令中美关系一度陷入建交以来的“冰点”,中美之间的气候合作也随之中断。

克里此行恢复了中美之间在气候领域的对话。他7月19日结束访华行程时表示,此行“非常融洽”且“富有成效”,他和中方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双方在某些问题上达成了明确的一致,未来一段时期内双方将继续保持沟通。

对于美国高官接连访华,多名中方学者认为这有其积极意义,但不应对其期待过高。袁征表示,在当前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这些访问给了双方就一些问题交换看法,以避免造成战略误判、引发更大危机的机会。但是,这些访华不太可能推动中美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刁大明也认为,中美高层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双方明确对方立场和关切,从而减少误解误判,但这些访问能否有效地推进双方更深层次合作,甚至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向好发展,仍需要看美方后续的行动。“谈总比不谈强,因为谈了,也许可以避免出现更糟糕的情况。但光说不做,美方始终让承诺在风中飘扬,很难想象能够推进更为深入的合作。”

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在美国驻华大使馆举行新闻发布会

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在美国驻华大使馆举行新闻发布会


2023年7月9日,北京,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在美国驻华大使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图/视觉中国

美国不会停止打压中国,中美关系的未来仍存变数

近几年来,中美关系备受国际社会关注。2022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在巴厘岛会晤并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此后,美方并未积极践行承诺,甚至因“气球事件”单方面取消了布林肯访华行程,由此中美关系再陷低谷。在这一轮的美国高官密集访华过后,中美关系会走向何方?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学教授罗杰斯·史密斯(Rogers Smith)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中关系无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最主要的两个排放国,美中两国的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是否能够以及会以什么条件生存下来;两国的经济也紧密相连,因此如果两国之间破坏性的竞争超越合作,那么世界也无法繁荣。”也因此,史密斯认为,即使短期内无法产生明显结果,美中两国保持密切的沟通也非常重要。

但在新加坡资深外交家马凯硕看来,美国高官访华结果存在悖论。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这些访问是积极的,因为其让中美之间得以开展对话讨论,以避免两国关系持续恶化;另一方面,这些访问什么都没有改变,美国仍然会试图阻止中国的崛起、阻止中国成为第一。

事实上,虽然拜登政府高官近来接连访华,但美国一些政客并未放弃对华遏制的战略。当地时间7月20日,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举行听证会,讨论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

在听证会上,美国官员大肆渲染所谓“中国威胁”,坚持对中国进行遏制的政策。主管印太安全事务的美国助理国防部长拉特纳声称,美国军方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持续加大关键军事领域投资,并“支持台湾强化自卫能力”。主管出口管理工作的助理商务部长肯德勒称,美国政府正在使用各种战略性的工具,“有效地迟滞”中国在人工智能和超算等方面的发展。

“地缘政治有一条铁律,即每当世界头号新兴大国——当下是中国,即将超越世界头号强国——当下是美国之时,世界头号强国总是试图压倒世界头号新兴大国。”马凯硕称,也因此,外界对于美方官员的访问不应抱有任何幻想,认为这些访问可以阻止中美之间的竞争。

这也是许多美国学者的观点。史密斯表示,布林肯等人访问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凸显了双方参与对话讨论的意愿,但其成效却没有外界所希望的那么高,更不会让中美之间的氛围发生重大改变。在他看来,中美两国在利益、政策、价值观等许多方面存在冲突,而这些冲突不太可能得到完全解决,因此中美关系短期内无法根本好转。

美国莱斯大学政治学教授马克·琼斯(Mark Jones)则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此类访问对于防止美中关系进一步恶化、防止一些小的独立事件升级为重大冲突非常重要。但整体而言,美国和中国仍然会是“全球竞争对手”,双方关系可能会持续紧张,甚至不排除发生冲突的可能。

中美建交之后,两国关系虽然也有跌宕起伏,但总体砥砺前行,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自2017年美国开始推进所谓的“战略竞争”,中美关系逐渐深陷寒冬,难以回春。

目前,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基本定型,也就是将中国定位为所谓“头号战略竞争对手”。袁征表示,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是,该对抗的时候就对抗,需要合作的时候再合作,呈现出明显的霸权思维。 因而总体来说,当前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尽失、竞争博弈加剧,两国关系仍处于低谷,面临着很多的矛盾和挑战。

对于中美关系陷入低谷,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6月19日晚在介绍布林肯访华相关情况时表示,其根源在于美方抱持错误的对华认知。他还指出,中美关系历经波折,美方有必要深刻反思,敦促美方不要拿国强必霸的模板来镜像中国。

在刁大明看来,美国政府将中国视为所谓战略竞争对手,根源在于其对华认知出现偏差,没有正确认知中国、认知世界、认知中美关系。面对本国出现的问题,美方试图通过大国竞争的方式实现“内病外治”,其实不但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还破坏了外部国际环境,更加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本着对国家、对世界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中美关系。但美方在积极与中方互动的同时背后也有其私心。”刁大明指出,美国自身经济发展受限、国内问题突出、在全球治理上也面临困境,所以要求中方予以配合,与此同时美方继续打压遏制中国,这显然不是一个正确的相处之道。

以中美军方接触为例,刁大明称,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近日在北京会见了基辛格,这其实充分说明中国军方希望和美方进行沟通,此前之所以没有实现沟通的原因完全在美方。“在美方给中国军方高层施加非法制裁的情况下,两国根本不具备军方高层沟通的任何必要氛围和条件。”

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史密斯认为,美国和中国不能陷入一场各自寻求成为“胜利者”的竞争之中,这样只会导致“双输”,世界也会因此受到极大影响。相反,两国必须找到那些在不侵犯对方核心价值观或利益的情况下可以相互合作的领域,从而实现共同的繁荣。

刁大明则指出,“中美互动的历史经验其实告诉了我们正确的中美相处之道,那就是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一基本准则。”他表示,在恢复并保持沟通的同时,美方也必须停止对中国的打压遏制,切实落实拜登总统此前作出的承诺,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后续的切实合作,从而确保中美关系进入稳定发展的态势。

实际上,在谈到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时,习近平7月20日对基辛格表示,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关键是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项原则。在此基础上,中方愿同美方探讨两国正确相处之道,推动中美关系稳步向前,这对双方都有好处,也将造福世界。

新京报记者 谢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3-29 07: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