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3018|回复: 0

美媒假想第3次世界大战 美国险胜中国后解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5 14: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媒假想第3次“世界大战”,美国险胜中国后解体

罗马观察员

2022年中国对外货物贸易总额约为6.1万亿美元

2022年中国对外货物贸易总额约为6.1万亿美元


我们经常说中国的经济总量非常巨大,但缺乏对其直观的认识,那么举例来说,2022年中国对外货物贸易总额约为6.1万亿美元,2022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约为25万亿美元,中国的这部分占比达到了24.4%。

如果计算包括服务贸易在内的第三产业贸易额,中国的占比还会更高一些。但这难道就能避免战争,让战争的风险超过对手的承受范围吗?事情恐怕并没有那么简单。

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理解,比如说如果站在美国经营的角度,当他们看到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以及通过这种贸易去影响,大幅度地提高他们战争的成本的时候。

其中的鸽派会说:这仗打不了,打起来大家日子都没法过了。

而鹰派可能会说:要做好战争所需要的经济准备,并尽可能速战速决减少经济影响。

困难就在那,有人会看到困难就放弃,有人会想办法,问题在于,谁能够断定敌人们全部都是看到困难就放弃而不会想办法呢?做出这种判断,何尝不是另一种“看到困难就放弃”?

知名的美军专家罗伯特·法利指出:战胜中国,并不是战争的结束,由于世界经济遭受的损害,美国将需要准备应对更多挑战。

中美之间的战争放在历史上看是非常新奇的,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两个经济关系如此紧密的国家发生过战争 ...

中美之间的战争放在历史上看是非常新奇的,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两个经济关系如此紧密的国家发生过战争 ...


他还认为:中美之间的战争放在历史上看是非常新奇的,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两个经济关系如此紧密的国家发生过战争,中国与美国都深度联系在环太平洋的国际贸易体系中,这让很多学者基于历史的认识得出了中美两国不可能爆发战争的结论。

这样想确实也有道理,近几年许多学者用“修昔底德陷阱”来形容中美关系,认为这种新兴强国与传统帝国之间的矛盾在历史上大多以战争方式解决。

但如果说这是个真命题,那么中国与美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也算是历史上战争风险最低的一个,因为历史上新兴强国实际上普遍希望用战争方式挑战传统帝国,传统帝国更希望回避战争。

但中美关系恰好相反处于另一个方向上,中国这个新兴帝国反而比美国这个传统帝国更热衷于回避战争维持两国关系的稳定。

以一战为例,在一战爆发前,英德两国已经冷战对峙了几十年,造舰竞赛都搞了几轮了,德国国内对于英国的战争宣传是长期的。

而中国直到2023年宣传机器也并没有宣传战争,而仅仅是承认了来自美国的威胁,而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经济的联系远比历史上类似情况下要更加紧密。

“全球化”的概念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了超过一千年,到21世纪的全球化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远超历史,似乎战争的成本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前面也说到,中美之间实际上战争的主要风险来源于美国,既然如此,这种风险也就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就算是认为美国无法承担战争的代价。

但这也是他们说了算不是我们说了算,因此站在中国的角度,期待美国无法承受战争的代价,无异于鸵鸟将头埋进沙子里,完全是在逃避现实。

罗伯特·法利在战争爆发方面的观点比较传统,他认为中美之间战争的导火索很可能是台湾问题:解放军出兵台湾,寻求以此实现两岸统一,彻底地结束中国主要领土被分裂在外的时代。

而美国政府则悍然出兵干涉,协助台湾岛上的地区政权对抗中国,由于这样一来实质性的军事对抗始于中国,因此中国在国际舆论上会陷入被动。

这确实是中国的一大弱点,虽然总体上来说,中国尽可能回避了与美国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但台湾问题这个软肋上,主动权完全在美国。

美国对台湾地方政权拥有压倒性的影响力与控制力,他们可以完全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左右台湾岛内政局发展,乃至于在他们认为相对有利的时候激化台湾问题,以支持该地方政权独立公投的方式挑动争端。

中国首先在台湾问题上没有非战争方式去干涉、控制台湾地方政权的能力,这体现为中国长期保留对台军事威慑,但要知道中国一直极力回避在任何场合下对任何政治实体进行军事威慑。

因为任何主动的军事威慑都会带来巨大的政治成本,以及事态升级之后的处置选择,但唯独在台湾问题上,中国维持了军事威慑的态势,这其实也是变相承认了中国无力以非军事手段干涉岛内政治发展的现实。

战争中任何时候主动的一方都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无论是政治上的代价还是军事上的代价,在“中美大战”这个问题上,看似美国是主动的一方,但如果考虑到台湾岛这个变量之后,某些情况下中国可能会被动地成为“主动的一方”。

而这恰是美国想要的,也是他们唯一有可能战胜中国的一种情况。

在军事上讲,美军其实早就承认了直接通过军事手段战胜中国并不可能实现,解放军的“区域拒止”体系确保了这一点,上千枚弹道导弹与超过200架战略轰炸机构建了一个较为强大的中短程战略打击体系。

构建这个体系的核心目的在于阻断美军的攻势,后者在发动战略进攻时候需要依托西太平洋前沿大量的军事基地,如果能够瘫痪、摧毁这些基地,美军对中国本土无法形成接触式的军事威胁。

他们拥有的战略打击手段确实能够威胁中国本土,但无法登陆,这些打击手段起到的作用也就仅仅是削弱解放军。

因此美军的主要作战思路,其实是要尽可能寻求在远离中国近海的区域作战,这样既可以减少己方关键目标被直接攻击的威胁。

同时也降低了对前沿军事基地的依赖,比如说在美军放弃了登陆中国本土之后,第一岛链的许多军事基地其实是可以选择性战略放弃的,这些基地在战时被瘫痪并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因为他们用不上这些基地了。

而远离中国近海作战的重要条件,是台湾岛,直接对中国发动军事进攻,美国就是主动方,但如果以台湾岛逼迫解放军出击,美国可以在局部区域让中国成为主动的一方去承受更多的代价。

结合中美的相对政治态势,美国的战争布局正一点点浮出水面:黄海-东海-南海,这是中美势力范围在海上的分割线。

美军不会在黄海一线活动,因为半岛区域的力量已经变化,朝鲜拥有成熟核力量之后,美军在黄海的行动会把第三方卷进来。

美国的主要战略重心是东海与南海,他们会在东海方向上威慑策动台湾地方政权独立,制造中国必须主动出击的态势,而在南海方向上进行佯攻,给中国制造压力并分散解放军的兵力部署。

美国的主要战略重心是东海与南海,他们会在东海方向上威慑策动台湾地方政权独立,制造中国必须主动出击的态 ...

美国的主要战略重心是东海与南海,他们会在东海方向上威慑策动台湾地方政权独立,制造中国必须主动出击的态 ...


罗伯特·法利预测:解放军不会在第一时间发动战略打击,军事行动的重点将在于如何完成攻台行动,并根据美国的干涉程度来决定行动范围,这是为了尽可能减小国际上的负面舆论毕竟国际上普遍也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这与俄乌冲突截然不同。

另一方面,如果解放军的攻台行动相对顺利,会在美国国内引发派系争端,因为美国两党总体上并没有就台湾问题形成绝对共识。

民主党内各派总体支持武装干涉,但共和党的态度就比较暧昧,在战事不利时候这种矛盾意见会影响美国政府的决策并导致军队消极地制定、执行作战计划。

与此同时,包括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在内的一些盟国会站在美国一边,其中日本与英国能够提供重要的协助。

日本海上自卫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辅助作战力量,而英国海军拥有航母战斗群,因此以台湾问题作为导火索发起战争,对美国另一个利好就在于更容易得到盟国的支持与帮助。

无论采用何种程度的军事干涉,美国都必须对中国采取全方位的经济制裁与封锁,这也是美国的各种手段中实现成本最低的一个。

至于说经济制裁与封锁带来的影响是后话,但相比起一开始就下决心大军压境地干涉,出台制裁措施,并动用小规模的舰队在远离中国近海的海域进行贸易封锁,实现起来相对容易。

比如说美国海军可以在波斯湾地区巡航,扣押、击沉中国的油轮,从而中断中国的海上能源交通线。

对此中国并没有任何反制办法,中国能够保障的仅有陆地上的贸易路线,陆地贸易路线能够承载的贸易量极其有限,仅能满足中国军工业战时运作的需求。

贸易封锁仍然是美国手中的一张王牌,只不过这张牌并不是随时想打就打没有危害的,恰恰相反,这张牌对美国自己也有不小损害。

前面说过中国巨量的贸易额占比,将这部分贸易额除开之后,实际上制裁中国等同于制裁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国家承受美国制裁的能力将被迫提升。

而在过去,美国控制许多国家、地区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他们维持了绝对强力的制裁手段比如对伊朗的制裁直接让伊朗GDP腰斩。

但对中国的制裁封锁,考虑到中国的体量巨大能够承受较长时间,美国长时间对中国的制裁,会导致其他国家更加适应制裁,美国的这仗工具牌在对中国打了一次之后,对其他国家就没多少用处了。

对中国制裁的另一个影响,是全球经济的衰退,大量供需关系短期内无法得到满足,这次经济危机将超越新冠病毒引发的经济危机,世界范围内的不稳定因素将增强。

这导致美国如果要想战胜,不仅仅是阻止中国收台,同时他们无法承受太多的损失,否则在战后时代,全世界范围内四处起火美国无法强力压制,最终也会导致美国体系的崩溃与自身的绝对衰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3-29 00: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